立冬丨今天你吃饺子了吗?
一年四季,冬为末终。传统意义上,通常以“立冬”为冬季的开始。
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,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位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言:“立,建始也。”又言:“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立冬不仅是冬季来临的标志,也意味着冬眠收藏、休养生息。
今日立冬至,你知道这个节气的物候特点是什么吗?从古至今又有哪些流传的诗词和相沿的习俗呢?快来和我们一起打卡吧!
物
侯
立冬有三候:一候水始冰,二候地始冻,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
“水始冰”和“地始冻”是指立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,天气变冷,以至于水能凝结成冰,土地也开始冻结起来。
“雉入大水为蜃”是什么意思呢?“雉”指野鸡。“蜃”是体形较大的蛤蚌一类的动物。立冬以后,野鸡变得少见,在海边却能看到很多外壳颜色与野鸡相似的大蛤,所以古人认为雉变成了蜃,即《说文解字》记载的:“雉入海,化为蜃。”
诗
词
立冬
唐·李白
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。
醉看墨花月白,恍疑雪满前村。
立冬之日,因为天气寒冷,把诗人的笔都给冻住了,为了御寒,诗人生起火炉,温起暖胃的酒来。诗人醉后看着那皎白月光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,一时恍惚,以为是大雪落满了山村。
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
宋·钱时
昨夜清霜冷絮裯,
纷纷红叶满阶头。
园林尽扫西风去,
惟有黄花不负秋。
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立冬时节的自然景象。前一天夜里下了清霜,缩在被窝里都会感到寒冷。第二天看时,门前的台阶上铺满了凋落的红叶。花园里的其他草木经过西风的洗劫都尽数凋零了,只有菊花还顶着霜寒绽放着,所以诗人说它“不负秋”。
立冬日野外行吟
宋·释文珦
吟行不惮遥,风景尽堪抄。
天水清相入,秋冬气始交。
饮虹消海曲,宿雁下塘坳。
归去须乘月,松门许夜敲。
诗中的“秋冬气始交”一句准确地点明了立冬节气所处的一冬之始的地位,“天水清相入”说明旷野的景色呈现出一派清朗的景象。此时还未深冬,因此没有肃杀萧瑟之感,还能看到池塘里有大雁在栖息。
立冬
明·王穉登
秋风吹尽旧庭柯,
黄叶丹枫客里过。
一点禅灯半轮月,
今宵寒较昨宵多。
这首诗十分贴合立冬节气的特点。秋风把黄叶红叶尽数吹落之后,冬天就来到了。冬天到来之后,就能很明显地感到一天更比一天冷了,因此说“今宵寒较昨宵多”。
习
俗
祭祀
立冬作为我国古代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。在汉魏时期,朝廷会在立冬这天举行迎冬的仪式,天子亲率群臣迎接冬气,并赏赐冬衣、抚恤孤寡。民间有祭祖的习俗,人们用时令佳品祭祀祖先神灵,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,并祈求来年的丰收。
补冬
立冬节气到了,冬天也就正式来临了。民间有“立冬补冬,补嘴空”的谚语,就是说在立冬这天,人们会杀鸡宰羊或做其他营养食品来进补。古时农民辛苦劳作了一年,也会利用立冬这一天来休息,犒劳犒劳自己。
吃饺子
在我国的北方地区,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。饺子谐音“交子”,人们喜欢在有交替意义的时节吃,立冬恰是秋冬季节之交,因此这天就有了吃饺子的习俗。此外,饺子的外形就像人的耳朵,人们认为吃了它,冬天耳朵就不会受冻了。
酿黄酒
在浙江绍兴,立冬酿黄酒是十分重要的传统风俗。冬天气温低,水体清冽,一方面能有效抑制杂菌的繁殖,另一方面可以使酒在低温中经过长时间发酵,形成更好的风味。绍兴人把立冬到来年立春的这段时间用来酿酒,称为“冬酿”。
喝羊肉汤
在立冬当天,山东部分地区有喝羊肉汤的习俗。传说汉高祖刘邦在立冬这一天吃了他的心腹樊哙煮的羊肉,觉得味道十分鲜美,赞不绝口,从此在民间形成了立冬吃羊肉、喝羊肉汤的习俗。羊肉的营养价值很高,热乎乎的羊肉汤喝起来又十分暖和,可以让人们在越来越冷的冬季吃得美味又健康。
winter
文字编辑 | 简楚琳(实习) 翟梅芳(实习) 孙可
排版设计 | 翟梅芳(实习)
原创稿件,转载请注明来源
欢迎转发、分享、点赞
// 外研语文 //
FLTRPChinese